《指尖承非遗》课程

一、活动意义

《指尖承非遗》课程以浙江本土非遗艺术为主线,选取浙江省内各地具有代表性、融合多学科、兼具观赏性的非遗艺术,以绘画造型、手工制作和艺术展演为主要教育载体,并有效融合美术、音乐、劳技等学科的劳动实践类课程。该课程结合了非遗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创作,引导学生在非遗艺术的传承创作中对非遗艺术进行感性认识,同时在课程中以感知非遗、非遗历史、非遗制作、新时代新传承等活动进行学习,在课程学习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。

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走近非遗艺术,探寻非遗艺术的历史演变,了解非遗的形式特点;在非遗制作、非遗展示与表演中感受其非凡魅力;学生在模仿、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、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。走进《指尖承非遗》,一起认识非遗艺术、了解非遗艺术、爱上非遗艺术、传承非遗艺术进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。

二、活动对象

五、六年级学生

三、活动时间

1月19日——1月23日

四、活动内容

课题

课时

课程内容

1.笔墨丹青,意绘昆韵

第一课时:赏昆曲,学历史

通过欣赏昆曲片段,了解昆曲的“水磨调”,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。

第二课时:运笔墨,绘意韵

学习运用水墨表现昆曲人物,用浓淡干湿表现昆曲独特的韵味。

2.一袭花布,蓝印江南

第一课时:学历史,知蓝染

学习蓝印花布的历史,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原料——蓼蓝,学习蓝印花布的不同分类和制作过程。

第二课时:习技法,染花布

学习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和技法,并动手进行制作蓝印花布。

3.剪纸成画,点染万象

第一课时:赏剪纸,探特点

学习点色剪纸的表现特点和发展历程,了解点色剪纸的制作过程。

第二课时:运点染,制剪纸

学习点色剪纸的制作方法,用剪纸工具制作点色剪纸。

4.刀尖活字,梨墨芬芳

第一课时:知历史,探活字

学习古代印刷史,对比不同的印刷方式,探寻木活字的特点。

第二课时:制活字,承文化

通过学习写反字,以刻、排、印的形式感受木活字的魅力。

5.武舞一体,铁骨狮心

第一课时:习舞狮,知特点

通过观赏舞狮表演,了解舞狮文化地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,探寻舞狮服装特点。

第二课时:寻狮型,仿狮舞

学习手工制作舞狮小玩具,尝试进行舞狮表演,感受舞狮文化。

五、活动流程

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(1月1日至1月16日)
准备课件,根据课件准备相关材料

活动内容

材料

《笔墨丹青,意绘昆韵》

毛笔、宣纸、墨汁、国画颜料、毛毡、水桶、调色盘

《一袭花布,蓝印江南》

白棉布、橡皮筋、染料、一次性筷子、手套、水盆

《剪纸成画,点染万象》

剪刀、宣纸、刻刀、国画颜料、毛笔、水桶

《刀尖活字,梨墨芬芳》

橡皮、刻刀、印台、铅笔、白纸

武舞一体,铁骨狮心

两脚钉、白色卡纸、马克笔、剪刀、勾线笔、一次性筷子

第二阶段 教学授课(1月19日至1月23日)
根据课表每天对学生进行教学授课,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。
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制作相关非遗作品。
第三阶段 课程评价(1月23日)
评价原则:课程评价以过程性多元评价为主体,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评价体系。
1.指向参与课程的课时量和态度:全勤之星
本主要依据学生平时学习的表现与态度进行评定,如学生能自主完成创作,不迟到、早退,即可评选,百分比控制在20%。
2.指向课程实施时的课堂纪律与习惯:礼仪之星
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纪律与习惯进行评定,如学生上课认真积极,遵守纪律,友好合作,能及时打扫创作区域卫生,保持整洁,即可评选,百分比控制在20%。
3.指向课程创作技能达成程度:设计之星、创意之星
主要考察学生掌握课程知识,结合课程内容创作作品,并基本完成非遗作品创作,作品体现创新意识,体现学生个人审美特点,即可获得该称号,百分比控制在30%。
4.指向课程实施过程中小组有效合作的:团结之星
主要考查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,全员是否积极认真参与,分工是否合理;能否将搜集的资料合理整合归类;能否将小组成果有效汇报等,即可评选,百分比控制在30%。
评价方式分自评,同学评(小组推荐)和师评相结合
评价建议:
(1)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。采用学生自评、互评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法。
评价时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:由学生、老师、家长共同评价。
(3)重视形成性评价,轻总结性评价;重视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,轻教师评价。

六、活动须知

每课材料需提前准备好,如果家里没有,请及时网上自行购买好。

七、参与方式

线上线下体验结合

体验时间:1月19日至1月23日

体验地点: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

联系人:胡赛 18352560027